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医药学刊》 > 2012年第4期 > 正文
编号:12209220
大黄虫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及微循环的影响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2年4月1日 吕小燕 刘强 苏娟萍 王晞星 吕志平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 1.5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±标准差表示,用统计软件SPSS 11.5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(one-way ANOVA)分析:两组间比较采用LSD-t检验;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-Wallis H非参数检验并计算平均秩次,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-Whitney U非参数检验。

    2 结 果

    2.1 动物生存状态观察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差,皮毛枯槁、干涩;正常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,皮毛浓密、光洁,体态自如;体质量正常。大黄虫丸组老鼠状态较正常组稍逊,比模型组好。各组大鼠存活良好。

    2.2 大黄虫丸对大鼠舌下、耳廓脉络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舌质紫黯舌下脉络紫黑增粗;耳廓润泽、脉络增粗,略曲张。正常组大鼠舌质鲜红润泽舌下脉络清晰可见;耳廓润泽、脉络清晰。大黄虫丸组大鼠舌下、耳廓脉络逊于正常组,较模型组明显改善。见插页Ⅵ图1~2。

    2.3 大黄虫丸对大鼠血清ALT、AST的影响 与正常组相比,模型组动物血清中的ALT和AST显著升高(P<0.01);与模型组相比,大黄虫丸组动物血清中的ALT和AST显著降低(P<0.01)。见表1。

    2.4 大黄虫丸对大鼠血清HA、LN、Ⅲ前胶原、Ⅳ型胶原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,模型组动物血清中的HA、LN、PCⅢ、CIV显著升高(P<0. 01);与模型组相比,大黄虫丸组动物血清中的HA、LN、PCⅢ、CIV显著降低(P<0.05)。见表2。

    2.5 大黄虫丸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

    与正常组相比,模型组动物的全血黏度150/s切变率、30/s切变率、5/s切变率、1/s切变率及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(P<0.01);与模型组相比,大黄虫丸组的全血黏度150/s切变率、30/s切变率、5/s切变率、1/s切变率及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(P<0.01)。见表3。

    2.6 大黄虫丸对肝组织病理的影响

    模型组肝细胞水样变性,排列紊乱,小叶结构不清,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形成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为假小叶结构,纤维间隔内有散在炎症细胞浸润。正常组肝组织内肝细胞胞浆丰富、红染,无明显脂肪变性及水变性,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。大黄虫丸组肝细胞轻度变性,肝小叶结构不清楚,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。见插页Ⅵ图3。

    2.7 大黄虫丸对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的影响

    与正常组相比,模型组动物的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增加(P<0.01);与模型组相比,大黄虫丸组的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降低(P<0.01)。见表4。

    表4 大黄虫丸对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的影响

    3 讨 论

    大黄虫丸出自《金匮·血痹虚劳》:“五劳虚极羸瘦,腹满不能饮食,食伤,忧伤,饮伤,房室伤,饥伤,劳伤,经络营卫气伤,内有干血,肌肤甲错,两目黯黑,缓中补虚,大黄虫丸主之”。以“土鳖虫、水蛭、虻虫、蛴螬等蠕动啖血之物‘动其瘀’,芍药、生地、桃仁、杏仁等‘润其干’,大黄、桃仁等‘祛其闭’,黄芩祛瘀热”,具有“活血化瘀,滋阴润燥”之功效;经研究,我们认为肝炎肝纤维的系“湿热余毒未尽,瘀热互结阻络”所致[4],那大黄虫丸是否具有拮抗肝纤维的作用呢?

    我们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,观察大黄虫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,结果表明大黄虫丸能显著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纤维组织的增生程度,降低血清中血清中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[5]:透明质酸(HA)、Ⅲ型前胶原 (PCⅢ)、Ⅳ型胶原 (CⅣ)、层黏蛋白(LN)的表达水平,抑制血清中谷丙转氨酶(ALT)、谷草转氨酶(AST)的表达,提示大黄虫丸具有保护肝细胞,抗肝纤维化的作用。

    肝纤维化是以肝星状细胞激活[6],细胞外基质成份代谢失调[7]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改变,其实质是细胞外基质(ECM)的异常沉积与分布[7];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与分布隶属于中医“络病学说”中的“津凝痰结”[8],痰凝日久,久病入络致“瘀阻络脉”。大黄虫丸“虫以动其瘀,通以祛其闭”,是否通过改善微循环来拮抗肝纤维化呢?

    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大黄虫丸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/s切变率、30/s切变率、5/s切变率、1/s切变率及红细胞压积,改善“有诸内者,必形诸外”的“络脉瘀阻”的体表特征——纤维化大鼠舌下和耳廓脉络的循环状态,提示“活血通络”可能是大黄虫丸抗肝纤维的主要病机之一。

    本研究从络病角度为大黄虫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 陈孝银,李恩庆,沈强,等.大黄虫丸抑制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[J].中国病理生理杂志,2005,5:190-191.

    [2] 徐乾,朱平,张斌,等.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[J].时珍国医国药, 2006,5:142-143.

    [3] 程明亮.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与临床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4:40-42.

    [4] 吕志平,贺松其,张绪富,等.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探析[J]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2432kb)